近日,希爾頓酒店集團發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全球業績,其中對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著墨格外引人注意。年報不僅披露了2022年ESG相關進展,還給出了更新后的ESG戰略框架,計劃到2030年旗下管理酒店的碳排放強度降低75%。
近年來,國內外酒店對ESG的關注度及實踐逐步提升。然而,在環保賽道上稍晚“上場”的國內酒店,與希爾頓等國際酒店品牌仍存在較大差距;國內外ESG榜單中,也鮮見中國酒店的身影。ESG對酒店來說意味著什么?希爾頓等國際品牌在該領域的舉措,又能帶來什么啟發與借鑒?
國內外酒店紛紛進軍ESG領域
隨著全球可持續發展和“雙碳”目標推進,資本市場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概念的關注度日益提升,尤其在酒店行業。
國際酒店品牌希爾頓集團率先行動。2009年,它推出ESG戰略“旅行有心益”(Travel with Purpose),明確到2030年環境方面管理酒店碳強度減少50%、管理酒店水使用減少50%等量化指標。“LightStay”計劃也是希爾頓ESG戰略的一部分。該項計劃是希爾頓自主研發的環境影響計算與分析系統,當年被旗下1300家酒店所采用。
減塑也成為近年酒店ESG實踐的重點。比如希爾頓集團2015年推出的電子房卡,截至目前,大中華區已有106家酒店投入使用,全球旗下酒店累計減少的塑料用量超過125噸。將洗護用品“大包裝化”也是其中一大舉措。目前希爾頓集團大中華區旗下管理酒店已完成85%以上大包裝洗護用品更換。據了解,更換大包裝洗護用品后,亞太地區一家全服務型酒店平均每年可減少超過1噸塑料垃圾。
與希爾頓一樣,萬豪、溫德姆等國際大型酒店集團也在ESG領域“持續耕耘”。萬豪國際集團推出“善行360度”戰略,內容包括減少一次性塑料、減少50%食物浪費等;溫德姆推出了“溫德姆綠色計劃”,旨在指導溫德姆集團旗下酒店節能減排。
隨著ESG概念引進、相關政策推動,不少國內酒店品牌也紛紛加入這一賽道。香格里拉集團、復星文旅披露ESG報告已有多年;君亭酒店、華住集團等“新選手”也陸續開始披露可持續發展領域措施及目標。
國內酒店vs國際集團:
差距何來?
2018年,A股被正式納入MCSI市場指數和MCSI全球指數,國內各大監管機構和上市企業正式走向了ESG的摸索和研究之路。通過比較MSCI指數和評級,也可評估各酒店品牌ESG成績及投資潛力。
全球共有22家旅企被納入了MSCI指數。從MSCI指數來看,國際酒店集團的ESG意識及水平相對較高。希爾頓、萬豪、洲際三大酒店集團均作出了減碳目標;在目標年份、覆蓋程度、預期每年減少排放量等方面,三大集團也給出了具體數據承諾。相比之下,華住、錦江、首旅等國內酒店品牌并未給出明確目標年份、覆蓋程度等數值。
從評級可以更直觀地看出差距。在MSCI中,ESG評級范圍包括領先(AAA,AA)、平均(A,BBB,BB)及落后(B,CCC)。國際酒店集團的ESG評級普遍為領先、平均偏上。如希爾頓集團目前顯示評級為AA,在過去的五年中,等級雖稍有波動,但在旅游及酒店行業的22家企業中仍屬于領先水平。同樣被評為AA的還有洲際集團。而國內酒店當中,錦江、華住評級在過去五年中均為中等,首旅則以評級B首年入選MSCI.在水資源、企業管理、碳排放等領域,國內品牌相對落后。
“就酒店業而言,中國和國際大品牌之間的差距肉眼可見,ESG是其中一方面。”清華大學化學博士、科普作家孫亞飛指出,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有三:品牌歷史深度、產品利潤率以及合作伙伴。“要挖掘ESG相關的真問題,首先需要在行業內長期深耕。”例如希爾頓在大包裝洗浴用品方面的討論,實際上已經驗證了多種方案、充分吸取了顧客反饋。其次,所有關于管理的討論,歸結到最后的參數都體現在利潤上,而當酒店產品利潤率較低時,也不可能有推動ESG方面的舉措。此外,選對合作伙伴也很重要,希爾頓在廚余垃圾的處理上,選擇了成熟的高溫發酵技術,由上游廠家提供完整的技術服務,并與深圳紅樹林展開合作,“這些合作伙伴不僅能夠確保項目持續下去,還可以放大其公益性。”
酒店環保事業如何做“精”?
即使就國內ESG來看,旅游行業的情況也并不樂觀。2022年,在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聯合CCTV-1《大國品牌》發布的“中國ESG優秀企業500強”名單中,涉及酒店業的僅有錦江酒店、萬科、碧桂園服務、雅生活服務、招商蛇口五家企業,占500強企業的1%。
旅游、酒店業在環保事業為何難“精”?從行業特性來看,酒店環保發展的確面臨更多的阻礙。環保產品的成本普遍偏高,高科技環保設備意味著高額的前期投入,后期還存在維護、運營成本。對大型酒店集團來說,這尚可接受;但對于中小型酒店,投資回報比以及短期收益與長期收益間的考量,則更為重要。即使酒店品牌有意推動ESG發展,如何說服各地業主也是個不小的挑戰。
在這一點上,希爾頓的經驗或許能有所啟發。為了減少廚余垃圾產生的污染,深圳蛇口希爾頓南海酒店于2021年引進了智能餐廚垃圾處理設備,通過就地化處理設施將垃圾變廢為寶,最終成為可循環再利用的微生物復合肥。設備一次性投資為55萬元。酒店總工程師聶治平坦言,在引進該項目前,業主同樣存在成本和收益方面的疑慮。“所以,需要與業主進行充分的、有技巧的溝通。”他指出,除了站在較高的、社會責任的角度,也要讓對方意識到項目在后期成本節約上的潛力,包括水電、人力等。南海酒店數據顯示,2021年4月12日—2022年7月31日期間,該項目減少了接近17萬公斤的碳排放,食物垃圾處理的運營成本減少超過15萬元。
其實,人們對環保的關注度也在提升!2022年可持續旅行消費者報告》顯示,近80%受訪者非常重視旅行中的可持續環保因素,近70%的受訪者愿意支付更高費用來實現可持續旅行。推動可持續旅行,酒店無疑是很好的出發點。
一方面,酒店能夠承載旅客的期望。大至吃喝玩樂,小至飲水、洗漱等生活中系列細節,酒店都能作出舉措以回應游客可持續需求,其本身擁有的APP界面、會員積分以及線下宣傳點位等,作為很好的宣傳窗口,也能實現ESG理念的傳遞。“一個更富有社會責任的酒店,更容易得到房客的青睞。”孫亞飛指出。
另一方面,旅客受酒店的引導,與酒店發生積極互動。同樣以深圳蛇口希爾頓南海酒店為例,在引進廚余垃圾處理回收系統的基礎上,酒店還推出了“希”游小護照——小小園丁項目:讓小朋友們參觀了解這個循環利用廚余垃圾的先進項目,并且親自動手利用再生肥料進行種植,由此培養他們的綠色可持續環保意識。此外,還可以在環;又屑尤氘數卦。玉溪撫仙湖希爾頓酒店臨湖而居,為了維持湖水水質,酒店邀請賓客參與湖面清理的體驗活動,號召賓客共建綠水青山。
不過,這些都不是最大的障礙。孫亞飛指出,和所有行業一樣,旅游酒店業在ESG方面,真正面對的難題還是E,即環境(Environment),通常難以被人力左右。他以希爾頓推出的大包裝洗浴用品為例,產品雖然不再是一次性的,但仍為塑料制品,“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沒有太多更好的方案”。再比如,希爾頓用玻璃瓶裝水替代了塑料瓶,確實從源頭上遏制了塑料制品的應用,但玻璃在環境中的循環過程、生產及回收的過程都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仍然不夠低碳。
“這些問題,都不是在酒店這個環節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從基礎科研到產業,從服務行業到消費者,誰都不能置身事外。”這對酒店行業的環保事業來說,是機遇也是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