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其中明確指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
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預制菜作為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對產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政策利好。行業應充分發揮預制菜產業融合優勢,為推動產業振興、百姓增收做出更大貢獻。
每年年初,我國都會發布聚焦“三農”的中央一號文件,為全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的“三農”工作錨定方向。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要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鄉村新產業(61.690, 0.17, 0.28%)新業態。其中,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被納入其中。
業內普遍認為,預制菜產業鏈條長,涉及領域廣泛,是實現三產融合發展的代表性行業,在促進農產品(5.710, -0.04, -0.70%)深加工、食品制造轉型、消費升級、創業就業等方面均具有積極意義。
廣義上的預制菜,是以農、畜、禽、水產品為原料,配以各種輔料,經預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具備便捷、新鮮、健康等特點。
從預制菜供應鏈環節來看,上游產業涉及果蔬種植業、家禽、畜牧養殖業、水產養殖業等,與我國農業發展關聯密切。預制菜的供應鏈完善也進一步帶動了上游產業鏈的完善,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從而帶動地方經濟,實現鄉村振興。
預制菜自2020年進入大眾視野,產業持續擴容并受到社會各界關注。
根據艾媒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預計中國預制菜市場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元。
預制菜產業增長空間巨大!吨袊腼儏f會五年(2021—2025)工作規劃》提到,目前國內預制菜滲透率只有10%—15%,預計在2030年將增至15%—20%,市場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而美國、日本預制菜滲透率已達60%以上,中國預制菜市場還有較大的擴容空間。
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為響應鄉村產業振興與國家大食物觀理念,預制菜產業經歷了百花齊放的蓬勃發展,各地方政策及產業園區頻頻落地。
其中,《河南省加快預制菜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明確具體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省規模以上預制菜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到2025年,全省規模以上預制菜企業超過200家,其中10億元以上企業超過30家,培育預制菜上市企業5家以上。
廣東省發布《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提出“力爭在3年內建成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預制菜全產業鏈研發平臺”、“把預制菜產業人才培養納入‘粵菜師傅’工程”等舉措。
四川省《支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對從2021年開始銷售額超過1億元、連續兩年增速在20%以上的‘大單品’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廣東省還聯合民營資本成立了首只省級預制菜產業投資基金。
與此同時,伴隨著預制菜產業的爆發,野蠻生長倒逼相關標準陸續出臺。
河南省食品工業協會近日發布《畜禽副產品預制菜》等4項預制菜團體標準。河南省食品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陳振杰告訴記者,上述標準側重強調生產過程的規范化、標準化。為下一步制定預制菜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國家標準奠定基礎。
另外,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市場監管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長三角預制菜生產許可審查指引>的通知》,在全國率先制定了一體化的預制菜生產許可審查指引,推動長三角區域統一預制菜生產操作規范。
記者注意到,各地出臺的預制菜規劃,多次強調其對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
比如,四川省相關方案提到,“出臺10條措施支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川菜進一步向規;、標準化、產業化轉型升級,助推鄉村振興。”河南省相關方案提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強做優做大預制菜重點產品、重點企業、重點園區,加快食品工業轉型升級和換道領跑。”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告訴記者,國家對于第一產業的發展高度重視。振興鄉村經濟,可促進產業端和產業結構升級。預制菜產業正好可以提振全產業鏈提升。隨著第一二三產業融合加速,預制菜產業也將拉動我國內需經濟,促進行業快速發展。
“隨著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未來整個預制菜產業將會迎來更加標準化、規范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行業應當以此為契機,堅定產業自信,踔厲奮發,不懈奮斗,充分發揮預制菜產業融合優勢,為推動產業振興、百姓增收做出更大貢獻。”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