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郵輪零部件超過2500萬個,供應商超過4000家,郵輪上的管線長度達到數千公里……隨著國產郵輪建設穩步推進,與之相關的郵輪供應鏈本土化進程也受到各方關注。
記者從上海自貿區保稅區管理局獲悉,到2月中旬,國產大型郵輪首制船項目總體進度已超過91%,預計將于2023年底交付。在國產郵輪建造順利推進的同時,業內人士認為,積極布局郵輪供應鏈,加快本土化,是產業發展和地區發展的雙贏路徑。
大型郵輪“雙輪并造”
“國產首制郵輪背景工程、內裝工程和調試工程齊頭并進,項目總體進度已超過91%,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設計、建造、管理等各項工作全面優化并于2022年8月按期開工。”在近日上海自貿區保稅區管理局舉行的郵輪產業規劃發布會上,中國船舶集團副總經理孫偉說,上海外高橋地區推動郵輪產業發展已取得重大進展,正式邁入大型郵輪的“雙輪并造”時代。
國產首制大型郵輪2019年10月開工進入實質性建造階段,預計今年年中出塢、年底交付,該郵輪總噸位13.55萬噸,客房2125間。據悉,由上海建工安裝集團承擔的餐飲及冷庫區域背景工程和公共區域電氣、通風工程推進順利,已進入局部修改和試驗報驗最后沖刺階段。
相比于首制船,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總噸位增加了0.67萬噸,總長加長了17.4米,客房數量增加了19間,總長達341米,型寬37.2米。
對于郵輪建造來說,設計是建造的基礎。“為了保障首艘和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的順利交付,我們與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廠組建了中意一體的聯合設計團隊,承擔國產大型郵輪詳細設計和配建任務。”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彥國說,這些舉措有效確保了船廠的連續開工。
供應鏈加快本土化
在造船業,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和大型郵輪一起,被譽為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上海外高橋地區(涵蓋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港綜合保稅區、浦東新區高橋鎮、高東鎮等)地處長江黃金水道和沿海大通道交匯點,具備發展郵輪產業的先發優勢和良好條件。
郵輪建造對各方面要求很高。“以內裝為例,空調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船上的空調需要在抖動的情況下正常工作。此外,郵輪上的管線有幾千公里,這對埋線要求特別高,有一處破損,就可能導致全船停電。”浦東新區高東鎮黨委書記唐穎舉了兩個例子,讓大家對大型郵輪的嚴苛標準有更深刻的認識。
郵輪因其特殊性,在動力、推進、輪機、電氣、通導等傳統的船舶供應鏈之外,衍生出具有郵輪特色的供應鏈體系。
“在歐洲,郵輪產業的本土化率高達80%,在空間分布上呈現集群特征,在意大利、法國、德國形成了多個郵輪產業基地。”汪彥國對記者說。
以占據郵輪價值總量30%至50%的內裝系統為例,中船方面收購了世界一流的郵輪內裝企業——德國RM集團,承接了首艘國產大型郵輪1/3的公區內裝業務,并積極布局材料、設計和工程服務的本土化。
2月15日,《外高橋地區郵輪產業發展規劃》發布。該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外高橋地區初步建成世界級郵輪制造總裝基地、服務全國并輻射亞洲的亞太郵輪物供基地;到2035年,形成產業體系完善、高端制造領先、消費資源匯聚的世界級郵輪產業集聚區。
上海市浦東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主任李慧介紹,優化郵輪產業布局,外高橋將加快建設“一基地三片區”:“一基地”是指在外高橋造船廠基礎上,打造外高橋郵輪制造基地;“三片區”是指建設郵輪貿易服務片區、郵輪商務服務片區和郵輪研發服務片區。
“我們從郵輪制造起步,未來將強化人才培養和規則制定,逐步發展成郵輪產業集群。”唐穎說。
汪彥國表示,大型郵輪建造這一巨型系統工程,是船舶工業轉型升級、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影響力的標志性工程。未來大型郵輪的系統化建造,將大大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并推動設計、研發、管理等領域的數字化轉型。
有望實現批量化建造
為推動郵輪產業高質量發展,上海推出了《支持外高橋地區郵輪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分四個方面共20條政策。一是加快郵輪產業市場主體集聚,支持郵輪研發、設計、航運、總部企業落戶。對首次認定、新引進的符合條件的郵輪相關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研發機構,按上一年度研發費加計扣除額的10%,給予25萬至500萬元一次性資助;二是推動郵輪產業創新發展,給予郵輪高端智能裝備首臺套突破項目支持。滿足一定條件的,給予郵輪企業設備補貼,給予郵輪企業技術轉讓所得免稅;三是推動郵輪產業鏈價值鏈提升,鼓勵郵輪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支持建設郵輪智能工廠,支持郵輪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其中,對符合條件的市、區重點郵輪技術改造項目,給予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的獎勵;四是優化郵輪產業營商環境,支持郵輪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優化郵輪產業用地供給,給予郵輪產業人才貢獻獎勵,支持跨境職業資格互認。其中,符合條件的航運專門人才,可申辦上海常住戶口。
隨著一系列技術突破以及支持政策的落地,李慧認為,國產大型郵輪實現批量化、系列化建造指日可待。
“未來我們將不斷完善產業鏈,推動企業總部、郵輪運營、郵輪制造等相關業態加快集聚,將郵輪內裝產業開放創新中心建設成為世界級郵輪產業創新中心,推動郵輪旅游免稅購物等消費新業態發展。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移動的海上城市’在外高橋迎風啟航。” 上海自貿區保稅區管理局副局長趙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