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20年中國科學服務市場規模變化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科學服務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中國國內市場長期被外資企業壟斷,國產化率較低。我國科學服務行業起步較晚,雖然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迅速發展,但與歐美發達市場相比,我國科學服務行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品品類較為單一、技術相對落后、競爭力較弱。我國科學服務企業與歐美巨頭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國內科學服務市場依然被外資龍頭主導,國產化率較低。目前在科研試劑、試驗耗材領域,國產化率均僅約為10%;儀器設備領域國產化率低于23%-45%,尤其是高技術產品主要依靠進口。
以A股上市公司中醫藥及材料科學相關度較高的行業(基礎化工,石油化工,電子,電力設備及新能源)研發費用中直接材料費用投入(試劑及耗材),折舊攤銷費用(儀器),醫藥行業生產成本中的材料費用及高等院?蒲薪涃M支出情況對科學服務市場進行估算。2020年醫藥企業/材料科學類企業/科研院所這三大科學服務主要需求方市場容量達558/1408/550億元,中國科學服務行業市場容量合計達2516億元,2015-2020年CAGR為10.5%。
圖表 2014-2020年中國科學服務市場規模變化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6-2025年生物試劑市場規模變化情況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科學服務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生物試劑是生命科學研究的核心工具庫。生命科學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本質的科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于生命的認知逐漸從宏觀層面進化至微觀層面,生命科學的研究層次從個體層面發展到組織層面、細胞層面、分子層面。生物試劑是指生命科學研究中使用的各類試劑材料,作為消耗性工具在科研活動中被廣泛使用,具有品類繁雜、數量眾多等特點。根據材料和用途的不同,生物試劑可以分為蛋白類試劑(重組蛋白、抗體等)、分子類試劑(核酸、載體、酶等)、細胞類試劑(細胞系、轉染試劑、培養基等)。
生物試劑服務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全流程。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通常根據基因、蛋白、細胞、組織、動物等研究對象的不同展開科研活動,每個研究層面都會涉及各類生物試劑的使用,需求繁多且針對性強;A科研用戶選購生物試劑時主要參考以下四點:第一,生物試劑的質量是否過關(活性、穩定性等);第二,批件差是否在一定小的范圍內,批件差會影響實驗能否成功復現;第三,供應商的品種是否足夠多,能否覆蓋實驗的全流程;第四,生物試劑產品附帶的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
中國生命科學研究熱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生命科學產業屬于戰略新興產業,在全球范圍內保持高景氣度,創新研發熱情持續高漲。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研究資金從2015年的1,166億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514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7%。從區域分布情況來看,美國生命科學研究資金投入最高,2019年為729億美元,而中國生命科學研究資金投入增速更快,從2015年的434億人民幣增加到2019年的866億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8.8%,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熱情,直接催化生物試劑市場規模高速增長。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全球生物科研試劑的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128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17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8.1%,預計2024年有望達到246億美元。中國生物科研試劑市場規模于2016年達到82億元,并以16.5%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至2020年的151億元,增速高于同期全球生物科研試劑市場。這一投入預計于2025年達到346億元幣的規模,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為18.1%。
圖表 2016-2025年中國生物科研試劑市場規模預測趨勢圖
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Frost&Sullivan
2016-2023年生物實驗耗材市場規模變化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科學服務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生物實驗耗材可按用途分為:細胞培養類、分子生物學類、組織學類、微生物類、純化類。生物培養類產品可以滿足多種類、不同規模的細胞培養要求,囊括了細胞培養板、瓶、皿等提供細胞生長繁殖的空間及培養表面。純化類主要包括移液管、離心管、過濾器、凍存管和吸頭等。離心管、過濾器等用于細胞培養后功能產物的分離與純化操作;凍存管用于細胞及菌株的保存。其中一次性塑料耗材主要由醫用級別的聚合物制成,其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化學穩定性、易于加工成型和回收利用、原料品種廣泛和價格低廉、便于一次性使用從而降低污染風險、易于表面改性從而滿足不同的特定實驗需求、易于輻射消毒便于提高生產和實驗效率。因此,一次性塑料實驗耗材已經逐步全面的取代其它材質的實驗耗材。
全球生物實驗耗材主要市場以歐美為主。亞太地區,尤其以中國、印度和新加坡為代表的國家,隨著不斷增長的生物技術產業方面的新增投資,生物實驗耗材市場增長迅速。2018年,全球生物實驗耗材市場規模為336.87億美元,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89.19億美元。
中國市場正以龐大的人口基數與快速增長的生物醫藥需求逐漸成為生物實驗室耗材的新興市場。目前,實驗耗材制造商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等發達地區,亞洲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由于未掌握關鍵技術和工藝及無法獲得相關的生產設備,大部分制造商的產品質量不及歐美廠商。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相對歐美國家起步較晚,國內生物實驗室耗材只占全球市場份額的小部分。但是,隨著中國生命科學的研究不斷深入,我國生命科學實驗耗材市場高速發展。2018年國內生命科學實驗耗材市場規模231.26億元,預計2016-2023年年均復合增速20%,到2023年國內生物實驗室耗材規模達575.46億元。
圖表 2016-2023年中國生物實驗耗材市場規模變化
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2015-2020年生物儀器市場規模變化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科學服務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實驗分析儀器是用于測定物質的組成、結構等特性的儀器。實驗分析儀器可劃分為生命科學實驗儀器、表面科學儀器、通用分析儀器、實驗室設備等。其中,按照實驗分析流程,化學實驗分析儀器可劃分為樣品前處理儀器和分析測試儀器。實驗分析儀器在檢測行業中廣泛應用,涉及新型材料研究、新能源、生命科學、醫療健康、航天和海洋探測、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領域。在材料領域,實驗分析儀器可用于分析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在生物醫藥領域,可用于分析藥物成分、雜質水平;在環境監測及食品安全領域,可用于檢測有害物質濃度;在醫學檢測領域,可用于疾病診斷、癌癥篩查以及病理研究等。
近年來,隨著機械、電子、信息、軟件等與實驗分析儀器領域相關的基礎行業不斷發展進步,以及物理、化學、光學、生命科學等各學科領域分析技術的加速創新,實驗分析儀器也實現了快速發展。全球實驗分析儀器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534.1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67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9%。預計2022年全球實驗分析儀器市場規?蛇_752.3億美元。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科學服務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隨著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支持,下游行業需求的不斷釋放,國內企業自主研發實力的逐步增強,中國實驗分析儀器行業正逐步步入高速度、高質量發展時期,未來市場潛力巨大。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大力扶持實驗分析儀器領域的發展,提升中國高端裝備制造能力。在國家統計局頒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中,實驗分析儀器被列入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領域。根據SDI數據,2020年中國實驗分析儀器市場規模約75億美元,2015-2020年復合增速為6.80%,高于同期北美(5.20%)、歐洲(3.10%)、日本(2.90%)。
圖表 2015-2020年中國實驗分析儀器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S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