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重慶啤酒因為 9 個跌停而被一片唱衰,資本市場經典的 " 關燈吃面 " 典故自此出現,被股民沿用至今。
不過自 2020 年,重慶啤酒開始逆轉走勢,股價連續上漲。2021 年重慶啤酒營收突破百億大關,凈賺 11.66 億元,其銷量、營收、利潤三大指標均實現雙位數增長,創歷史新高,重慶啤酒由此重返行業第一梯隊。
2 月 7 日,重慶啤酒 2022 年成績單新鮮出爐,三大指標繼續狂飆,再創新高。具體來看,公司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 140.39 億元,同比增長 7.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12.64 億元,同比增長 8.35%;銷量較上年同期增長約 2.41%,高于 2022 年中國啤酒行業水平。
從 " 墊底差生 " 逆襲成行業拔尖者,重慶啤酒是如何 " 老樹開新花 " 的?
得益于后疫情時代餐飲零售行業的有序恢復,多數國家和地區零售額實現恢復性增長。尼爾森發布的零售商店銷售數據顯示,在截至去年 12 月的四周內,啤酒總銷量增長了 4.4%,12 周追蹤期則增長了 5.8%。上個月中旬,日本 4 家大型啤酒公司也公布了 2022 年啤酒銷售業績,市場整體銷售數量同比增加 2%,時隔 18 年再次實現業績較前年上升。
雖然部分市場區域受到消費場景波動等影響,重慶啤酒 2022 Q4 的單季銷量短暫下滑,收入同比下降,但整體仍取得了良好的業績,主營業務維持健康增長,全年盈利穩中有升。
對此,公司在報告中表示,2022 年重慶啤酒持續推進產品高端化,拓展新興渠道,并通過多元化品牌組合,實現了業績增長。同時也持續推進組織結構優化項目和運營成本管理項目,抵消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部分不利影響。
實際上,即使是受新冠疫情影響最大的 2020 年,重慶啤酒也是唯一一家三大指標全面增長的全國性啤酒上市公司。隨著疫情消散,消費市場信心重塑,重慶啤酒能繼續獲得相應的紅利增長也在預料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從 " 關燈吃面 " 到涅槃重生,背后離不開 2020 年與控股股東嘉士伯的資產重組。這次重組后,重慶啤酒實現了從區域性到全國性公司的轉變,產品規模擴大了不止一倍,其營收和凈利潤也較重組前呈幾何倍數增長。根據報告顯示,2020-2021 年,重慶啤酒的營收分別為 109.42 億、131.19 億元,凈利潤為 10.77 億、11.66 億元,對比重組前 2017-2018 年 30 億上下的營收、3-4 億的凈利潤,經營狀態有了明顯轉變。
除了重組事件影響,提價策略也為業績增長提供較大助力。疫情期間,相關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運行,成本壓力籠罩著整個啤酒行業。2019-2021 年,重慶啤酒釀酒原材料采購額分別為 9.36 億元、9.15 億元、13.7 億元。為對沖成本壓力,提價成為其抓手之一。數據顯示,重慶啤酒全年平均噸酒價為 4915 元,同比提升 4.49%,其中 Q4 噸酒價為 5622 元,同比提升 8.38%。
總裁李志剛曾在交流會上透露,重慶啤酒的提價涉及不同區域和不同產品,根據具體市場情況決定提價幅度和操作方式。券商研報認為,重慶啤酒的的提價效果有望在 2023 年持續傳導,疊加公司組織結構優化持續推進,預計 2023-2024 年營收和凈利潤將同比再上新臺階。
隨著頭部企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啤酒行業主要競爭點從主攻銷量變為布局產品高端化。歐瑞數據顯示,2006 年我國高端啤酒銷量占比僅 2%,到 2020 年這一數字提升到 11%,銷售額從 8% 上漲到 35%,遠超低端啤酒。
其實從 2021 年起,重慶啤酒就以 " 國際高端品牌 + 本地強勢品牌 " 的品牌組合為抓手,推進產品高端化。歷往報告證明,高端化是重慶啤酒良好業績的重要支撐。2021 年,公司高端啤酒銷量占比為 24%;2022 年前三季度,該板塊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8.71%,公司整體實現凈利潤 11.82 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與其他國內啤酒企業相比,重慶啤酒的高端產品更為多樣,不論是本土品牌,還是國際品牌,都參與到了重慶啤酒的高端化進程之中,國際品牌有嘉士伯、樂堡、1664、格林堡等,本地品牌有烏蘇、重慶、山城、西夏、京 A 等。且重慶啤酒針對高端、中端以及大眾水平產品等采取不同售價定位,如 10 元以上為高檔,6-9 元為主流檔次,6 元以下則為經濟型產品,可以滿足消費者在不同場景的需求。
在品牌 " 人設 " 打造上,重慶啤酒也從消費者端出發,表達品牌個性。比如,旗下產品烏蘇深度綁定燒烤、夜市等場景,請吳京代言、與徐工集團跨界合作,傳達 " 硬核 " 這一核心概念;將樂堡和嘉士伯定位為年輕人的啤酒,提升在青年消費市場占有率;另外還邀請女星迪麗熱巴代言,不僅打造了 1664 的超高端品牌形象,也向消費者傳達了適合女性飲用的概念。
從銷售渠道看,重慶啤酒除了做好傳統的商超模式,不斷提升終端服務,優化顧客購物體驗外,也在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加快非現飲渠道建設,如通過 O2O、直播等方式吸引消費者下單的同時,也提升購買便利性,拓展到達消費者的新渠道。
高端化的銷售策略帶來的必定是高于同行的利潤水平。重組后,重慶啤酒的毛利率一直在 50% 附近浮動,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 10 個點。尤其是去年上半年,整個市場受疫情沖擊持續低迷,但重慶啤酒利潤率仍能持續高速增長,足以說明其在高端化取得的不俗成績。
走高端化,做高利潤率,成為行業受到資本寄予厚望的出路,而高利潤的增長是股價上漲的基底。
即使疫情影響了啤酒銷量,但在資本市場,幾個啤酒龍頭的估值,甚至比白酒龍頭還高,例如重慶啤酒 PE46 倍,遠高于五糧液的 27 倍。啤酒股的估值能維持整體較高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啤酒行業競爭格局明顯好于白酒,相關上市公司競爭者遠少于白酒,市場上可選的優質股不多,交易更容易形成擁擠。此外,不斷處于并購重組擴張的行業洗牌也持續吸引資本關注,十年大漲幾十倍的重慶啤酒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能讓重慶啤酒的股價和營收狂飆突進,背后也少不了烏蘇啤酒濃墨重彩的功勞。
需要了解的是,啤酒行業 " 二八 " 分化趨勢愈演愈烈,各地強勢品牌對渠道把控力強,地位早已穩固,在終端品牌曝光上進行封鎖,新品牌難以切入,也很難站穩腳跟。普通地方品牌想要啟動全國化發展,面臨的挑戰無疑是十分巨大的,但烏蘇在這方面給出了一份出色的參考答案。
烏蘇的 " 全國造星之路 " 開始于 2016 年,為了徹底走出新疆,烏蘇啤酒在全國 30 個省建立銷售網絡,覆蓋全國 41 個城市,重慶啤酒為烏蘇在全國十幾個省份建立生產基地。
在定價和營銷策略上,烏蘇啤酒主打終端價 12 元的高端路線,高溢價保證了渠道的高利潤,這是烏蘇能迅速打通全國渠道的重要原因,也使得重慶啤酒在渠道話語權上有了更為有力的支撐,對重慶啤酒完善產品矩陣、提高市場滲透率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短視頻平臺," 烏蘇 " 話題有 4 億次播放量," 大烏蘇小燒烤,來頓宵夜剛剛好 " 的精準定位,讓烏蘇啤酒成為年輕群體吃燒烤時的第一選擇。依托豪爽好客的新疆文化、帶有西域風情的品牌形象,差異化屬性賦予了品牌更加豐富的內涵,自帶流量和話題的社交屬性,讓消費者樂于為烏蘇支付更高的價格。
無論從銷量還是收入上,烏蘇都已經成為重慶啤酒最大的品牌。2020 年,重慶啤酒總銷量 243 萬噸,其中烏蘇啤酒賣了 63 萬噸;2021 年上半年,重慶啤酒營收 71.4 億元,其中高端產品同比增加 62.3%,烏蘇在疆外的銷量同比增加了 89%。
在重慶啤酒內部,用李志剛的話來說,烏蘇是公司長遠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此前在媒體交流會上透露,公司正在培育下一個 " 烏蘇 ",會在 1664、重慶、風花雪月等品牌上做嘗試。
事實上,目前高端化仍是啤酒行業的主流趨勢。在國外成熟市場,高端啤酒占比為 30%-40%,而國內市場僅 19% 左右,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隨著餐飲、夜場等渠道的恢復,啤酒消費會迎來進一步的明顯提升。
2022 年,重慶啤酒將開啟 " 揚帆 27" 戰略。李志剛表示,下一個 5 年里," 大城市計劃 "、高端化等方面仍是增長動力來源,公司將繼續布局,持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