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給率是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給出的我國糧食生產目標任務之一,而加力擴種大豆和油料是其中重要一環。在期貨業內人士看來,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穩中向好,糧食儲備屢創新高,但仍要意識到糧食需求仍在剛性增長,端牢飯碗的壓力越來越大。為此,要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價格發現、風險對沖功能,為服務“三農”提供保障。
從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來看,今年我國糧食生產目標任務重點是“兩穩兩擴兩提”,即穩面積、穩產量,擴大豆、擴油料,提單產、提自給率。其中,加力擴種大豆和油料已被提到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關鍵位置。
一號文件指出,要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支持東北、黃淮海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穩步開發利用鹽堿地種植大豆。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實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統籌油菜綜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輪作,大力開發利用冬閑田種植油菜。支持木本油料發展,實施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落實油茶擴種和低產低效林改造任務。深入實施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
據悉,自2004年開始,至今已有13份中央一號文件關注大豆生產,特別是自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大豆振興計劃以來,已經連續第四年聚焦大豆的種植推廣。
中州期貨首席研究員吳曉杰表示,堅決擴種大豆和油料是提高我國糧食自給率的重要一環,深入實施飼用豆粕減量替代,可以降低我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促進節糧降耗。
歷經多年發展,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品種體系不斷完善,目前已覆蓋超過100個期貨和期權品種,這為期貨市場服務“三農”提供了強大基礎。
吳曉杰認為,期貨市場是商品價格發現的重要市場,可以及時傳遞品種信息變化和價格預期,從而為農民種植決策提供重要建議。“另外,期貨市場還可以充分發揮風險對沖功能,通過‘保險+期貨’等金融工具承擔風險管理職責,降低農業生產經營風險。”
華安期貨產業金融事業總部經理王飛表示,作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市場化價格風險管理的重要模式,“保險+期貨”能夠有效解決農業風險不可保的難題,滿足農業農村多層次風險管理的需求,既是我國農業風險管理體系的有效補充,也是期貨公司賦能鄉村振興、助力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