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事件: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 2023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央一號文件) 發布,明確提出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政策分析: 賽道有望駛上規范化發展快車道。 文件主要從四個方面給予預制菜賽道發展指引, 進一步明確了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1)生產基地建設;2)供應鏈支持; 3)電商渠道扶持; 4)明確行業標準。
影響一: 加速消費者培育,滲透率提升推動需求景氣延續。 預制菜賽道潛在需求廣闊: 1) 餐飲連鎖化率提高, 中央廚房式運作模式更追求口味一致性和極致效率; 2) 生活節奏加快, 家庭烹飪場景趨于簡單化、便捷化。行業滲透率較低, 據《中國烹飪協會五年工作規劃》,目前我國預制菜滲透率僅 10%-15%,遠低于美日發達市場。 但作為新興業態,部分消費者對預制菜口感與質量仍存疑, 此次政策端的明確支持有利于打消部分市場疑慮,提高消費者認可度,加快品類滲透率提升。
影響二: 競爭格局優化,政策推動行業發展步入良性階段。 疫情期間預制菜賽道供給快速增加,據企查查數據, 2020 年——22H1 我國預制菜相關企業新注冊量分別為 1.26/0.41/0.11 萬家, 22 年預制菜相關品牌累計完成融資 31 起,總金額超 7 億元。但行業發展缺乏標準規范, 22 年 8 月堂食使用預制菜未告知事件被中消協點名。 22 年各地陸續出臺行業規范, 幫助預制菜市場脫離“野蠻生長”狀態。此次預制菜被正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將利于拔高行業準入門檻,驅動行業集中度提升。
影響三: 推動產業鏈整合,解決預制菜商業模式當前痛點。 冷鏈保鮮、購買渠道和配送物流等是預制菜產業核心痛點。 一號文件提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 解決運輸環節冷鏈不到位導致的新鮮度/口感缺失問題;提出“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建設農副產品直播電商基地”, 解決運輸時效和購買渠道問題。 預制菜上下游產業鏈有望深度融合,構建標準化專業化生產模式。
經驗借鑒: 政策護航乳制品行業實現三輪增長。 以乳制品行業為例, 行業規范對賽道良性發展具有多層次效益。 1) 鼓勵性政策促進賽道擴容進入高速發展期; 2) 監管政策完善推動市場格局優化, 馬太效應下頭部公司顯著受益。 參照乳制品行業,預制菜行業正處于向良性發展的過渡期,伴隨規則完善,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容, 競爭格局有望優化。
投資建議: 全年來看,二個維度:維度一,尋找景氣周期+疫后復蘇共振的彈性;維度二,重視疫情帶來的長期邏輯變化。三個階段: 1.過渡期(1-2月):重點關注高端白酒、餐飲供應鏈。 2.弱復蘇(3-6 月):關注高端白酒、次高端白酒、餐飲供應鏈。 3.強復蘇(7-12 月):關注高端白酒、調味品、啤酒、 軟飲料。短期來看,復蘇節奏或有所加快,關注高端白酒(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并加大重視次高端(山西汾酒);餐飲供應鏈(海天味業、 頤海國際、 日辰股份)、 飲料(東鵬飲料、 李子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