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認為,數字經濟已經逐漸成為產業市場和資本市場的一致主題。
2月16日,國家發改委在《求是》雜志發表文章《努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文章指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實施“東數西算”等重大工程,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今年以來,各地將數字經濟納入重點發展工程。浙江提出今年將更大力度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上海提出用好數字化手段為優化營商環境賦能,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數字貿易;山東提出強力推進數字賦能,堅持以數字變革引領全面轉型。
另外,多個省份就2023年的數字經濟發展提出了明確目標,福建提出2023年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2.9萬億元以上,江西提出2023年數字經濟規模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5%以上?傮w來看,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地方政府今年乃至未來五年發展的重要抓手。
2023年數字經濟市場規模將逾60萬億
我國數字經濟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增長空間。據《國家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1)》統計,2021年我國數據資源產量同比增加29.4%,占全球數據總產量的9.9%,僅次于美國,位列全球第二。
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持續保持穩健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年中國信創行業發展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47.6萬億元,占GDP比重為43.5%,2023年將達60.6萬億元。分析師認為,隨著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企業紛紛加入數字化轉型隊列,在國家發展信創的戰略背景下,軟硬件為信創行業帶來發展契機。
機構看好數字經濟發展機遇
兩路資金加倉15股
申萬宏源認為2022年開始,數字經濟已經逐漸成為產業市場和資本市場的一致主題,政策高度足夠、輪番演繹、每次都會有增量的產業鏈機會,比如最初的流量基建側、東數西算到工業應用,到數據要素和數據交易等。
國聯證券認為產業數字化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其中,第三產業數字化引領行業轉型發展,持續看好2023年信創和數字經濟兩條主線的機會。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A股數字經濟概念股51只。截至2月16日收盤,今年以來,板塊平均漲幅14.24%,跑贏大盤。其中三六零、科大訊飛、歌爾股份累計漲幅超30%。
從板塊資金凈流入來看,截至昨日,北上資金凈買入超160億元,其中京東方A、東方財富、恒生電子等8股分別獲得超10億元的凈買入。融資資金凈買入三六零逾11億元,其次為科大訊飛、歌爾股份。板塊中恒生電子、卓勝微等15股被兩路資金同時加倉。
從機構調研方面來看,京東方A、華潤微、中航光電年內獲得機構密集調研,最多被調研8次。瀾起科技、紫光國微、華潤微、東方財富均獲得百家機構調研,瀾起科技受到259家機構關注。
瀾起科技在接受調研時表示,今年1月宣布PCIe5.0/CXL2.0Retimer芯片成功實現量產,另外,AI芯片的研發進展順利,未來將應用到互聯網領域大數據吞吐下的推薦系統、人工智能物聯網領域的大數據應用等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