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于2月16日發布的1月份70城房價數據顯示,今年1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7%,漲幅位于全國首位。
而在今年伊始,上海樓市就傳出火熱的消息:四人搶一套新房、前灘再現“日光盤”……那么,上海樓市的真實現狀如何呢?上海新房房價上漲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新盤分化:
日光盤仍為“倒掛盤”
春節過后,上海前灘海德壹號成為中介口中津津樂道的對象,也是上海樓市重新走火的新案例。
由珠海國企格力地產開發的前灘海德壹號,是上海前灘“九宮格”內最后一個入市的住宅項目,最終入圍積分破百、認購率達到392%,相當于四個人搶一套房,而且戶型越大越被率先搶空。
無論在哪個時間段推出,前灘海德壹號的熱賣都在預料之中。不僅因為其位于上海最具潛力板塊前灘的第一排,相隔300米可近瞰黃浦江,更為重要的是前灘推出的新盤大多是典型的“倒掛盤”,即新房售價與周邊二手房價格倒掛。
今年1月,前灘海德壹號開啟認購,共推出163套建筑面積在76-555平方米的房源,均價約12.98萬元/平方米。而其周邊二手房價格在18萬元/平方米左右,比如晶耀名邸,而地段遠不如前灘海德壹號、也無法近距離瞰視黃浦江的東方逸品,二手房單價約15萬元/平方米。
從前灘“九宮格”項目陸續入市至今,所推樓盤都是炙手可熱的,即新盤認購率普遍很高,比如晶耀前灘一期認購率約為1328%,尚峰名邸認購率為1266%,中糧前灘海景壹號認購率為716%,所以基于目前房價仍然在倒掛的行情,前灘海德壹號出現搶房并不鮮見,也不能作為上海樓市走火的明證。
此外,雖然上海新盤倒掛行情在減弱,但是比較熱門的板塊諸如前灘、楊浦、靜安等核心地段依然有明顯的倒掛行情,“打新盤”的火熱行情近年來都在持續。
房價領漲背后:
積壓需求釋放,供應結構變動
除“倒掛盤”依然火熱外,上海樓市真實情況如何呢?
據上海鏈家研究院的監控數據顯示,今年1月,上海新建商品房成交8283套,環比下降4%,同比下降28%;成交金額682億元,環比下降3%,同比下降14%;套均總價823萬元/套,環比增長1%,同比增長19%;成交均價70752元/平方米,環比增長2%,同比增長15%。
也就是說,今年1月份,上海新房市場呈現出“量減價增”的特征,“量減”和春節返鄉相關,而“價增”的背后一方面是上海需求力的旺盛,另一方面與供應結構相關。
從國家統計局數據來看,雖然上海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位居第一,但是,從0.7%的漲幅來看仍屬于溫和上漲。對此,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稱:“此類數據總體上屬于健康值,即處于0.0%-1%之間,屬于溫度合適的漲幅。類似漲幅說明上海市場有回暖動力,但不屬于過熱。”
“目前,上海樓市確有回暖,以前積壓的需求釋放,市場是一個回歸正常的過程。此外,不同的項目持續分化,倒掛項目火熱,也有項目去化不佳,需要分別看待,不能以偏概全。”上海中原地產資深分析師盧文曦如是說。
對于1月份新房價格指數走高的原因,上海鏈家研究院首席分析師楊雨蕾表示:“新房房價環比增長主要是受到供應結構的影響,因為去年第七批、第八批集中供應的新盤中有不少市區盤,拉高了成交均價。”
據上海鏈家統計數據顯示,從今年1月的成交結構來看,90-110平方米的房源占比顯著增加,達到58%,較去年同期提升11個百分點;140平方米以上的房源占比16%,較去年同期提升3個百分點;70-90平方米的房源占比下降11個百分點。從總價段來看,400萬元以上的房源占比顯著增加,較去年同期提升25個百分點,其中400萬-600萬元和1000萬元以上的房源占比分別提升了14個百分點和9個百分點。
“從成交結構來看,目前剛改和改善需求的入市占比更高一些。”楊雨蕾如是說。
樓市走勢:
市場溫和復蘇,去化周期短
據上海鏈家統計數據顯示,從去年第七批集中供應新盤的認購情況來看,有超過1/3的樓盤觸發積分,說明對于供應質量高的批次,觸發積分的情況依然較為樂觀,市區樓盤、優質樓盤對購房者仍有很強的吸引力。這也說明市場需求并不弱,只是產品是否能滿足當下購房者的需求。
楊雨蕾表示:“目前,新盤呈現結構化特征,市區的樓盤、熱門板塊的樓盤大部分都是開盤去化率達到百分百,但是遠郊盤或者交通不便的樓盤,去化率會比較低。”
在新房去化方面,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1月,上海項目開盤平均去化率為71%,較2022年12月提升4個百分點,較2022年平均去化率提升3個百分點。從供求情況來看,今年1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量534萬平方米,消化周期僅5.4個月,是全國30個重點城市中消化周期最短的城市。
嚴躍進預計,作為一線城市,上海樓市的基本面不錯,需求動力足,房價方面有率先復蘇的動力,后續上海將會有“小陽春”的行情。